首页 > 新闻 > 县区油田 > 正文     濮阳网-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


甘肃玉门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

作者:袁冰洁  文章来源:濮阳早报  字体:   发布时间:2015-08-28 10:13:02   

   曾经的“石油明珠”---甘肃玉门市,在面临油田产量减少、效益下滑的情况下,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之路,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8月14日至22日,记者在玉门市探访“中国石油之父”---濮阳人孙健初的事迹,对玉门市的产业转型升级也有了更深的了解。

  “老玉门”衰落和“新玉门”崛起
  前段时间,一篇讲述玉门油田的自媒体文章,在中原油田职工中流传。文章的题目为《一座油城的悲情往事:因资源枯竭,城内9万人沦为空城》。文章说,作为全国第一个石油基地,玉门市在鼎盛时期人口曾达到13万人。半个多世纪过去,石油资源枯竭,市委、市政府和油田基地相继搬离,9万居民弃城外迁,城中弃楼遍地,几成“空城”。
  现在的玉门市究竟是怎样的状况?
  8月16日,记者来到甘肃酒泉市,玉门油田的生活基地现在就在这里,不少油田退休职工、在职职工也都在此生活。多名职工告诉记者,玉门油田当时之所以要将生活基地搬到酒泉市,就是想改善职工的生活环境,毕竟,“老玉门”的自然条件比酒泉市要差很多。记者走访了酒泉市的多个玉门油田职工生活小区,小区建得都很漂亮,职工们生活也很祥和。目前,玉门油田产油量稳定在每年50万吨左右,玉门油田已提出了打造百年油田的目标。和中原油田相比,玉门油田的油气产量的确不多,职工也才1万多人。据几名在职职工介绍,目前,玉门油田普通工人的工资是每月2000元左右。因为人少,玉门油田几乎不外闯市场。
  8月18日,记者来到了玉门油田生产基地,也就是“老玉门”,的确如上述文章所描绘的那样,早没有了当年的繁华景象。石油工人下班后,街面上的人才渐渐多了起来。据职工们介绍,虽然生活基地在酒泉,但因为酒泉离“老玉门”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,职工们上班时,往往要在生产基地住一个星期左右,然后乘坐专车回生活基地。为了安全,玉门油田并不允许职工开私家车随意从生活基地到生产基地。
  “老玉门”固然没有了往日的繁华,但并非说明玉门市就衰落了。实际上,本世纪初,玉门市为了更好地发展,将市委、市政府搬迁到了玉门镇,也就是现在的“新玉门”。8月19日,记者来到了“新玉门”,发现市区非常漂亮,用“戈壁明珠”来形容并不为过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玉门市因石油资源衰竭、油田搬迁而日益衰落并不准确。市委、市政府和油田生活基地搬走,“老玉门”现在只是油田的生产基地,人口自然没以前那么多,所谓“空城”也可以理解。
 
  看资源型城市玉门如何转型
  实际上,既然是资源型城市,资源枯竭终有一天会到来,必将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现实。
  据多名玉门油田的职工回忆,“老玉门”最繁华的时候,人口有十多万,光歌厅就有几百家。但是,随着油田进入低产阶段,繁华渐行渐远。尤其是玉门市委、市政府和油田生活基地相继外迁,玉门市属30多家依赖油田生存的企业纷纷破产,近7000名员工失业,地方工业体系被完全打破,工业经济总量迅速下降。转型艰难超乎预计,政府、企业乃至每名市民都切身感受到了转型的阵痛。如何转型升级,摆在了玉门人的面前。
  8月18日,玉门油田在“老玉门”举行了纪念孙健初先生诞辰118周年座谈会,玉门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柴新爱谈起玉门市的发展,难掩自豪之情。事实也的确如此,十多年来,玉门市的确走出了一条不错的转型升级之路。
  8月19日,记者乘车从玉门油田生产基地出发,西出“老玉门”,前往70多公里外的“新玉门”。一路上看到许多风车在转动,极为壮观。原来,这是玉门市的风力发电装置。据柴新爱介绍,新能源产业是玉门市的首位产业,全省第一座试验风电场、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都花落玉门。转型中的玉门市立足风电,发展光电、水电和核电,发展通道经济,发展第三产业。20世纪60年代,玉门曾在第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名列第53位,是当时甘肃省唯一的百强县市,如今,玉门的最新荣誉是全国“新能源产业百强县”第2名。玉门市之所以发展风电产业,是因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。有人形容玉门市说:“一年一场风,从春刮到冬。”玉门是有名的“世界风口”,玉门风能资源理论储量在3000万千瓦以上,具有风力质量好、地形条件优越和易于大规模开发的特点。正因为如此,风力发电成为玉门市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产业。
  玉门转型成功与否,有一组数据可供参考:玉门市地方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33亿元增至2012年的160亿元,财政收入由1.1亿元增至8亿元,全市工业经济中非油产业的比重达到40%以上。全国500强企业中,有9家都在玉门市投资,这对于一个县级市来说,的确是非常荣耀的事情。现在,随着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的提出,地处其中的玉门更是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。
  如果将石油城市按类型分,大概可分为两种。一种是“先矿后城式”,即城市完全因为资源开采而出现的,玉门市即属于这种,因油而建,因油而兴;另一种是“先城后矿式”,即在资源开发之前已有城市存在,资源开发加快了城市发展。和后一种类型相比,前一种类型因为城市结构单一,城市转型难度更大。
 
  玉门市产业转型升级经验
  那么,玉门市产业转型升级都有哪些经验?
  转型要早。转型一定要提早谋划,若等到油气资源完全枯竭时再转型,整座城市将付出沉重代价,这是玉门市的经验之一。转型宜早不宜晚,在产业转型的同时,也要注重社会转型,进行制度创新,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。
  找准定位。新玉门市搬迁之初,玉门人最大的困惑就是归属感的问题。为了让市民尽快有新家,玉门市依托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、项目和资金,立足于建设“能源新都、石油新城、低碳新区、生态家园”和打造“戈壁明珠城市”的总体定位,一个新城很快拔地而起。
  立足油田。玉门市委、市政府与油田生活基地相继迁址后,玉门市并没有因此而“疏远”油田,而是更加重视油田。据柴新爱介绍,油田仍然是玉门市的主税源,对油田,玉门市始终满含感情,最大限度强化地企合作,大力支持油田勘探开发,共同争取实施炼化扩容、石油储备等重大项目。同时,玉门市依托老市区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大量闲置资产,围绕油田上游搞配套、下游深加工的做法,促进石化产业延长生命周期,加快转型升级。“我们现在虽然空间距离远了,但心理距离更近了。”柴新爱说。
  招商引资。近年来,玉门市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,重奖争取项目和招商引资功臣,抓项目、跑项目、争项目成了各级单位工作的第一导向和第一要务。玉门市每年争取和引进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100多个。同时,玉门油田还积极努力,力争获取国家政策、资金的支持,为发展增添了经济活力和资金保证。
  多元发展。玉门市委、市政府加快发展接续产业,打破“一油独大”局面,构建多元发展、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。该市编制了“一区三园”发展规划,全力以赴推进新能源、循环经济和石油化工三大基地建设,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、石油化工、煤化工、矿冶建材、装备制造、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产业集群。目前,全市工业经济中非油产业的比重在40%以上,“一油独大”产业格局已被打破,工业经济新体系已初步形成。


责任编辑:李俊